发表时间: 2023-10-10 08:54:57
作者: 易水环保网
来源: 中国环境
浏览:
由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办的“2023年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学术年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的理念指导、战略定位、实践要求、效果评估,开展深入研讨交流,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会议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的“四个重大转变”和“五个重大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创造新发展,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牢牢把握形势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底线思维安全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合作共赢,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年会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设1个主论坛,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经济政策、生态保护监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法治保障、全民行动等方面,设5个平行分论坛。来自相关部委、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新闻媒体等方面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并围绕论坛主旨开展理论和实践研讨交流,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建设美丽中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立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与会专家围绕党中央关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展开热烈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认为,城市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与具体呈现,人口、经济在城市高度集中,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关系美丽中国目标实现进程。“双碳”背景下开展面向美丽中国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与路径研究,是一项具有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任务,需要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及多学科多领域协同推进。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深刻影响着美丽中国建设和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全局。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和美乡村的本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只有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落到实处,统筹发展、安全与保护,才能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坚实的制度保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方创琳认为,科学评估是检验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实现程度的重要手段,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和国家标准,以评估结果为镜,比照全国及各地区目前所处美丽中国建设的阶段和程度,发现短板和差距,树立美丽自信和生态自信,在“比美建美”中有力促进各地区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忠认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要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机制,持续健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不断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认为,应对气候变化专门立法和碳达峰碳中和促进专门立法都很必要,需要制定专门立法计划。从立法逻辑、立法站位、立法名称、立法目的及其实现、适用范围、监管工作、国际合作等角度比较来看,近期优先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比制定碳达峰碳中和促进法,更符合我国低碳发展法制保障工作的逻辑和需求。
中央党校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褚松燕认为,“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要加快推进全民自觉行动,健全相关的行动机制,通过国家力量、市场逻辑、社会合作的协同,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形成全民自觉行动,大力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党中央关于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是既定的,到2035年美丽中国基本建成,这就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紧探索推进,学界广泛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助力。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俞海认为,要围绕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对美丽中国内涵进行全面定义,明确“美丽中国是什么”,进而回答“美丽中国怎么建”;要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美丽”建设,正视差距和不足,总结梳理经验模式,不断完善美丽中国建设的理论体系、实践体系、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