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9-28 09:24:26
作者: 易水环保网
来源: 生态环境部
浏览:
9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等工作进展情况。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关于加强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的通知》近期将下发,11月份工业噪声就要正式纳入排污许可管理。按照要求,“十四五”前工业噪声排污单位要全部依法申请排污许可证或进行排污登记。
针对机场噪声污染防治,正研究制定政策文件
刘志全表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百姓身边的噪声污染问题,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修订发布、《“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为解决百姓身边的噪声污染问题提供了法治纲领和行动指南。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领域积极落实法律和行动计划要求。
一是修订发布相关环评技术导则。对密切相关的声环境环评技术导则和机场工程环评技术导则进行了修订,将法律中防治噪声污染的总体要求细化为具体环评技术规定,更新了相关预测评价方法,进一步强化了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为环评领域落实法律规定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严格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要求。在铁路、轨道交通、公路等项目环评审批中,针对线性交通工程噪声污染特点,推动优化选址选线,尽量避开居民房屋、学校等噪声敏感建筑物或采取隧道等无害化穿越方式通过;因工程地质原因,实在难以避让的,强化了声屏障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运用,明确了监测体系建设和跟踪监测要求,切实减轻对沿线群众的噪声影响。京雄城际固霸特大桥段的全封闭声屏障措施已经投入运用,这也是国内首个适用于时速350公里高铁线路的全封闭声屏障工程,效果显著;沈白铁路、中山东部外环高速公路二期工程等项目全封闭声屏障措施正在按照环评要求实施。同时,针对机场噪声污染防治等问题,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
三是推动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出台《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工业噪声》,完成排污许可平台相关功能开发,为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夯实支撑条件。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工业噪声排污许可管理的通知》,要求“十四五”前工业噪声排污单位全部依法申请排污许可证或进行排污登记。
持续加大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
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加大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农用地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依法查处黑土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推动实现黑土地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黑土地是一种珍贵的土壤资源,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部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相关工作,加强黑土地生态保护监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把黑土地生态破坏作为重点,查实并公开曝光一些地方黑土地保护不力和治理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生态环境部门扎实开展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支持内蒙古、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四省区开展土壤污染溯源、断源,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突出污染问题。目前,四省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在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生态环境部在四省区选择典型县(市)开展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试点,促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加强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耕地质量。此外,生态环境部还与北大荒农垦集团联合建设了“北大荒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实验室”,重点开展黑土地生态环境综合监测、污染与生态调查评价、黑土地可持续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常态化排查严打环评“挂靠”行为
刘志全在发布会上表示,在严惩重罚的态势下,环评文件质量持续改善,环评市场进一步激发活力。但仍有人顶风作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环评制度公信力。为此,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环评单位务必严格落实直接责任。环评单位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起技术支撑作用,对环评文件内容和结论承担直接责任,在从业中必须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靠提供高质量的环评文件赢得市场,如果有人唯利是图、胆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环评工程师务必严格落实重要责任。环评工程师在环评文件编制中作为编制主持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案环评工程师为了蝇头小利抱着侥幸心理“挂靠”其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越过职业道德底线,也越过了法律的底线,对工作、生活、家庭均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严重影响,所有环评工程师和所有环评从业人员都应当引以为戒,守好环评从业的底线。
建设单位务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环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对环评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负责,应当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质量承担主体责任。警示建设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优先选择信用良好、符合能力建设指南要求的环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环评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进行审核,切不可因小失大,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同时,环评审批、评估部门和专家必须严格落实把关责任。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通过审批的,一并对审批部门、评估机构及专家予以通报,对属于严重质量问题的,要求依法撤销批复并严格责任追究。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按季度对环评人员从业异常情况开展预警,以环评文件智能复核查重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联合人社部门常态化排查严打“挂靠”等行为,清除违法违规从业的“土壤”。